【妙对天价葱:纪晓岚智斗和珅的传奇故事】应牛配
提起清朝名臣,和珅与纪晓岚这对欢喜冤家的故事总让人津津乐道。在经典剧作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中,他们一个狡黠如狐,一个机敏似猴,上演了无数令人捧腹的智斗好戏。其中最精彩的,莫过于那场因五花肉引发的对联较量。
故事要从纪晓岚的传奇人生说起。这位六岁就被誉为神童的才子,二十岁科试夺魁,三十一岁入紫禁城参加殿试,最终以庶吉士身份步入仕途。乾隆皇帝对其才华青睐有加,曾因不舍其外放贵州,特意留在身边担任翰林院侍读学士。而他毕生最辉煌的成就,当属主持编纂《四库全书》——这部汇集3462种古籍、8亿字的文化宝典,若将书页相连可绕地球赤道一周有余。
展开剩余68%与此同时,和珅的仕途堪称火箭式蹿升。1775年秋,26岁的侍卫和珅因在随驾出巡时对答如流,获得乾隆赏识。短短一年间,这个三等侍卫竟跃升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总管应牛配,后来更身兼六部要职,其升迁速度创下清朝纪录。但权力巅峰的背后,却藏着惊人的贪婪本性。
某日御前奏对时,和珅见御膳呈上五花肉,便借题发挥出上联:三斤四两五花肉。这表面是描述食材重量,实则暗讽纪晓岚嗜肉如命——据说这位才子曾一顿独食三斤猪肉。纪晓岚不慌不忙,指着葱花豆腐对出下联:五两六钱七把葱。乾隆初觉妙对,细想却勃然大怒:这价格够士兵两年军饷!当御膳房账本证实天价采购时,和珅顿时汗如雨下——原来他作为内务府总管,纵容层层盘剥中饱私囊,最终自食其辱。
这场闹剧暴露了清代官场的黑暗制度议罪银。本为惩戒官员的罚金制度,经和珅运作竟成变相贿赂:河南巡抚以缉凶不力自罚两万两,更有官员因奏折沾香灰就认罚三万两。据《密记档》记载,13年间官员人均缴纳三万两,最高单笔达38.4万两。这种花钱消灾的潜规则,最终沦为贪腐温床。
两位历史人物的命运轨迹在此形成鲜明对比:纪晓岚以文传世,和珅以贪遗臭。那盘引发风波的五花肉,不仅见证了才子智胜权臣的妙趣,更折射出盛世背后的制度痼疾。当皇帝沉醉于和珅点石成金的魔法时,谁能想到,这看似坚固的帝国大厦,早已被蛀空了根基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